笔趣看 > 1621之大变革 > 第34章 34.土豆,分析

第34章 34.土豆,分析


天启二年四月下旬,卢象升奉命到山西公干。在临行前,卢象升被一个人约见,即山东布政使刘策。

        徐绍吉病重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京城,吏部尚书张问达和内阁辅叶向高均认为山西巡抚应该换个人了,但现在山西的局势颇为微妙,晋西北的民乱和大半部的干旱,能接任巡抚的人选很少。

        叶向高推荐了山东布政使刘策,得到皇帝的肯定。刘策前来京城,就是受召接受阁臣询问关于平定山东闻香教作乱一事。

        平定闻香教作乱,由刘策一手主导,基本上采取了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方案,只拿罪,被迫胁从者赦其罪,很快便平定了这场变乱。

        刘策的做法很符合朝廷制定的针对山陕民变的大方略,便放出风声,有意让刘策代替徐绍吉出任山西巡抚。

        卢象升见到刘策,刘策对这个年轻的进士有所耳闻,作为读书人,却有着一身的好武艺,算得上是文武双全。

        “建达,老夫这次让你过来,是有一事想要拜托。”

        刘策年龄偏大,但目光很锐利,给卢象升一种精明强干的感觉。“大人客气了,不知晚辈能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忙的?”

        “这次去山西,你帮我留意一下晋西北的局势,特别是那里已经成了气候的一些人。”

        卢象升有些为难,徐绍吉虽然不能理事,但他毕竟还是山西巡抚,刘策有些太急了。

        看到卢象升有些难为的表情,刘策不经意的说了一句:“吏部的赵南星赵侍郎跟我说,晋西北五个县的县令今年太过分,夏钱秋粮什么都没收上来,吏部山西司给这五个县的县令考评都打了下下等。”

        有明一代,吏部在每年的三月份都会给地方官考评,特别是县官,考评标准以每年收上来的钱粮多少为准,辅之以地方教化。当然,这考评是官面上的,真正在实施过程中是相当“灵活”的。

        今年晋西北受旱灾和流民的影响,地方官府几乎没收上一点钱粮,这给朝廷带来很不好的影响。晋西北五县的县令,不管后面有什么人,此次必定会有一人会被罢官。

        刘策的这番话等于在招揽卢象升,若是卢象升能够带回自己需要的信息,那自己将会举荐卢象升担任晋西北一县的县令。

        户部主事和县令虽是平级,但县令是外放官,权力要比主事大得多。已经算是官场初哥的卢象升怎么会不明白,便答应了刘策的要求。

        刘策选中卢象升也是看中了卢象升的能文能武,据他从山西递上来的文书和锦衣卫处了解到的信息,晋西北现在局势很乱,需要的不是书生式的县令。

        再次踏上山西的土地,卢象升有些感慨。上次他是白身,这次他是代表着户部来给送银子。山西布政使从王在晋那里得知了山西巡抚要换的消息,并且卢象升很得要接任的巡抚看重,便没有像徐绍吉摆架子,亲自去接待了卢象升。

        也是这段时间布政使被晋西北的民变缠得麻烦了,在接风宴中,把晋西北的事情一股脑的给说了出来。

        卢象升没想到一年时间里晋西北生了那么多事,先是镇西卫被岢岚盗打散,再是镇西卫被陕北流寇所占,后是左卫收回镇西卫,但又在岢岚盗刘垣圪坮处吃了打败仗,最后最让他惊讶的是布政使居然招抚了岢岚盗,并给了名义上的吕梁营一称。

        前年冬天,卢象升曾进过刘垣圪坮,也就是布政使口中的岢岚盗,为了确定这岢岚盗还是不是自己去过的岢岚盗,便问道:“这吕梁营领头之人有谁?”

        布政使回道:“现在吕梁营里有一千总、两把总,就是原先岢岚盗的吴敏、杜松、谭良栋。”在太原府,底下的官员称呼吕梁营不为吕梁营,而是吴杜军。

        谭良栋!在听到这个名字后,卢象升便确定这吕梁营是自己在刘垣圪坮见的岢岚盗。

        回到自己的住处,卢象升摸出了自己带的一小袋土豆。在京城被授予户部主事一职后,卢象升的心态便生了变化,若谭良栋还是岢岚盗,这土豆他是不会交给谭良栋的,官匪不两立啊。现在谭良栋是吕梁营的把总了,大家也算是同一阵营,卢象升便盘算着找个机会去一趟永宁,把土豆交给谭良栋,顺便谈一些事情。

        卢象升来山西主要是来送银子,在清点完银子数目后,这趟公差算是完成了。当然,按照官员的尿性,卢象升也得了一份漂没。漂没,已经成为了官员们公认的一份正当收入。

        太原府的公务办完后,卢象升带着自己的随从来到永宁。在中阳与柳林的交界处,卢象升现有好几队打着红旗的队伍在穿梭巡逻,每一队人里面还有一个人胳膊上缠着一圈红布。

        谭良栋在中阳收拢了一批炼铁的匠人后,便把巡逻队伍扩大到柳林与中阳的边界,并把教习推广到每个队,除了负责各队的认字,还负责军纪的执行。

        在进柳林口时,卢象升被拦住,直接被人带到一大堆要进柳林的人里。卢象升感到很奇怪,什么时候柳林成了这样。跟旁边的人稍一打听,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原来,自从谭良栋在外面打出凡是有一技之长的都可以到柳林并且吕梁营管饭的消息后,各地的流民大量的汇聚在柳林口,想要进入柳林。柳林的秩序被谭良栋确定后,加上清河的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但是也满足不了这么多人。故谭良栋便在外边设卡,凡是要进柳林的人都需显现出自己的本事来,否则免谈。

        卢象升很无奈,找到负责的队正,对他说自己是谭良栋的朋友,有要事拜访。

        队正见又是拉关系的,不予理睬。卢象升没法,只能拿出自己的官方文书,说自己是朝廷的人。队正叫过来教习,两个人合伙读完文书,又看了看卢象升的穿着,感觉不像是骗人的才去报告谭良栋。

        谭良栋此时正在炼铁坊,拿着打造的钢刀,硬度和强度都不错。一个半月了,炼铁坊给谭良栋打造了五十把钢刀,基本上是一天一把,中间还多次从中阳的铁矿拉过来铁矿石。可以讲,这个炼铁坊的生产效率极其差,最大的原因还在于锻造全凭人工,谭良栋极其怀念水利锻压机和气动锻压,这两种机器是专门来生产大型矿山设备的,用来锻造钢刀轻而易举。

        “把总,外面有个自称是朝廷官员,叫卢象升的要见你。”队正找到了谭良栋,报道。

        “卢象升,他来了,在哪,快带我去!”等了将近有一年半,谭良栋终于等来了卢象升,可以说,很不容易。

        谭良栋在真武山的大营接待了卢象升,一见卢象升,谭良栋就高兴道:“建斗啊,可算把你给盼来了!我要的东西呢?”

        卢象升无奈的笑道:“良栋,就冲你这话,我不带东西敢来见你吗?”说着,就给谭良栋递过一个小袋子。

        谭良栋急忙打开袋子,拿出来一看,确实是自己一直想要土豆,尽管个头不大,但外观上几乎一致。

        “良栋,这里有个头大的,不过在路上烂掉了。”卢象升颇为不好意思道。

        “没事,这点也成,总比没有好。”谭良栋小心翼翼的收好这一袋种子,这可是无价之宝啊。

        谭良栋缓了缓情绪后,很真切的对卢象升道:“建斗兄,我欠你一个人情,一个很大的人情。”

        卢象升没想到谭良栋把土豆看得这么重,连忙摆手道:“良栋老弟言重了,什么人情不人情的。不过,我倒有一件事想要拜托老弟。”

        “你说。”

        “不知老弟可否帮我分析一下现在晋西北的局势。”

        谭良栋笑着看了一眼卢象升,当了官之后就不再是原来那个直来直往的学生了,道:“晋西北,有两州,永宁州、岢岚州,两州下面还有五县,兴县、岚县、方山、中阳、临县,这五县兴县都是山,人少,到现在没出什么事情。岚县,有吴千总和杜把总守着,也不会有什么乱子。更可况,镇西卫还有一部人,整个岢岚州可以说是稳固了。”

        说到镇西卫时,谭良栋嘴角有一丝嘲讽。卢象升对此默然,原先岢岚州闹得最凶的就是岢岚盗了,在打败左卫后,朝廷又下了招抚的大方略,布政使感觉进吕梁山打不过岢岚盗,才把岢岚盗招抚为吕梁营。

        “现在最大的问题在永宁州,临县已经乱了两年,方山、中阳乱了也将近一年,这三县汇聚的人还不断进入汾州府,我听说那边的千户所多次朝上面要人,怕弹压不住局面。我带着第三营守在柳林,封住了军渡渡口,防止陕北那边的人流窜过来。”

        卢象升听谭良栋讲完后,陷入了沉思。刘策让他留意晋西北的情况,对于刘策的真正用意,卢象升大致猜到了,刘策是想试探吕梁营,看看吕梁营在晋西北地界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是有力的抑制住了民变,还是对民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的角色,刘策会用不同的办法来应对。

        想到这,卢象升直道:“良栋,我要见吴敏吴千总!”

        (本章完)


  (https://www.biqukk.cc/43_43181/163798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